母亲与父亲相遇在水电站。
16岁的母亲初中刚刚毕业,正是如花似玉的好年华,分配进了垦殖场里的水电站工作,小小一个女孩儿,干起了最艰苦的体力活。好在还年轻,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苦虽然苦,但是每个月有15元的工资,应该算是丰厚的收入了,一半自己维持生活,另一半还寄回家里供养弟弟妹妹。
25岁那年,一个年轻的军官来到了水电站,与母亲相见,那便是我的父亲。以后父亲从部队里的每一封来信,母亲都视若至宝,反反复复阅读几十遍,把信纸都揉破了,真是应了一句话:“家书抵万金”。母亲最关心的电视节目,谁能猜得到呢?她最关心的是天气预报。因为父亲的部队在野外拉练,建造国防工程,受天气的影响很大,一看到天气有变化,她赶紧给父亲打电话,要他注意保重身体。母亲不善言谈,她的电话一般很简单,但每一次都让父亲在电话线另一端感受到浓浓的关怀和爱意。
对于父亲来说,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而对于我来说,母亲则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母亲是个平凡的工人,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她却自豪地说:“我有一个好丈夫和一个好儿子。”跟父亲一样,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她就把我当作朋友看待,家里的事情都要征求我的意见和看法,母亲在家里营造处了一种中国家庭中罕见的民主自由的气氛。
母亲是厨房里的一把好手。母亲的厨艺在亲朋好友当中是有口皆碑的。家里来了客人,她走进厨房,三下五下,一大桌菜就摆了上来。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觉得哪个名厨的手艺超过了母亲。也许,多少年了,母亲做的菜已经让我的舌头和肠胃都产生了一种天然的妥帖。这大概是天下所有的儿子与天下所有的母亲之间特殊的感觉形式之一吧。
母亲爱串门,喜欢到邻居家“凑个热闹”,左邻右舍都管我母亲叫“大姐”,“大姐,我今天上班,下雨了衣服晾在外面帮我收一下。”“大姐,我家儿子下月结婚,要来啊!”“大姐,我出去一会,小孙女帮我照看一下。”……喜欢“凑热闹”的母亲无所不应,常说:“门对门的,相互照料一下是应该的。”
母亲爱管“闲事”,社区里的义工、志愿者活动,她都会乐呵呵的参与,小区地上有垃圾,她看到后会随身拾起,有事没事喜欢利用自己的特长——水电工绝活,帮助认识或不认识的居民修理电器,水电工出身的她可是有很强的责任心,事情不办好决不罢休,所以,我们洄澜小区有很多居民都认识她,给她取了个外号——“编外居委会主任”!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平凡,但在我心中却是不可替代的慈母,在父亲心中是唯一的贤妻,在左邻右舍的居民眼中是一名爱管“闲事的大姐”!
|